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讨论练瑜伽膝盖应不应该超过脚尖?

我们在做很多瑜伽练习中,练习时比如说战士的体式,新月式,起跑式,这些体式保持的过程中,老师会说,膝盖尽量不要超过脚尖,但是你又会发现一些阴瑜伽的老师会专门让你的膝盖去超过脚趾。那两者不是产生矛盾了吗,那我到底应该相信哪个老师说的呢?

一般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喜欢去找一些科学的根据,比如说人体力学,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合不合理,那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今天我会从骨骼和韧带两个角度去给大家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上方图片,当膝盖不受力的情况下,你的膝盖的弯曲角度可以从零到度,当然有些也会到度,所以零到度,这个都是膝盖比较正常的一个弯曲,也是他可以达到的弯曲。

那我们先看骨骼,

当弯曲膝盖的时候,这里会有一块儿骨头,我们成为髌骨,就是画了四小道红线的位置,我们的髌骨是一块儿种子股,他是连接到我们的韧带上的。当腿站直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髌骨和股骨是有距离的,基本上不贴在一起,但是当你弯曲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髌骨慢慢的去贴到我们的股骨上了,而且贴到的这个面积会随着它弯曲的这个角度而改变。

这幅图应该更仔细一些,首先你看到左边这个可以看得出他屈膝的角度不是很大,你的髌骨和股骨之间有一个接触面,那当他变到90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接触面就变大了。

这里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图片,我们的接触面和它的弯曲角度之前的关系,当膝盖不弯曲,也就是说在零到十度的过程中,你的膝盖骨就是髌骨和股骨基本上是不贴在一起的,那当慢慢的角度变大,它的受力面积就会慢慢的变大,再90度的时候,受力面积是最大的,当大于90度,也就是说你的膝盖慢慢开始超过脚趾的时候,它的受力面积又变小了,所以他的一个受力面积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抛物线,零度应该是没什么贴性,不挨着的,然后慢慢的到90度,达到一个受力面积最高峰,慢慢的下降的一个过程。

我们有一个公式,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当压力一定的时候,那我们的受力面积越大,我们的压强就会越小,所以我们膝盖垂直于脚踝,也就是说在90度的时候,由于它的受力面积是最大的。

那你的身体体重又不改变的前提下,那这两块骨头之间的压强就是最小。

而这个结论其实是来自于歌德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三位科学家。然后他们在年的时候发表在体育医学上的一篇论文,是膝关节和脊柱的负荷与下蹲深度和负重变化的理论分析。他就提出了这个角度和受力面积之间的一个关系。这是非常有名的一篇论文了。

我们从骨骼的角度分析过了,我们接下来从韧带的角度去分析,

我们知道膝盖周围是非常多的韧带,膝盖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关节,那我们看图有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还有他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我们称为十字韧带。

这些韧带都是为了保证膝盖的稳定性,换句话说,你如果弯曲膝盖,他可能就会得到伸展,那我们之前说过韧带是没有什么伸展性的,如果一味的去伸展它,就会发炎,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炎?因为负重了。

正常的伸展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你会发现做束角式,

你的膝盖没什么问题对不对,他也是角度很小对吧,基本上就等于如果换个角度来说,膝盖是不是早就超过脚趾了,但是你这个时候膝盖的韧带以及骨骼都没什么问题,是因为他没有负重。

那当它负一点点重的时候,很多人做英雄式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儿难受了,

就是因为他付了一定身体重量,而你膝盖屈曲的角度变大之后,那你膝盖的骨骼以及韧带它相应都会有反应。

这就是我们说膝盖磨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负重。

第二个条件呢,从骨骼的角度来讲,它的受力面积越小,它的压强就会越大,所以在90度,它的压强是最小的。韧带,当他90度的时候,这个时候韧带已经差不多到达他一个最佳的状态了,那你再把角度变大,他的韧带由于再加上负重就会超负荷,就会产生一些炎症,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我们的膝盖,其实不管在任何角度,都不应该过分的去超过脚趾,特别是在负重的时候。

我们说不负重,他的角度可以从零到多,但是负重你就要考虑这两个骨骼和韧带的这两个因素,所以,下次我们再有老师说膝盖该不该超过脚趾,大家自己应该心里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了。

如果大家感觉对自己有帮助,大家可以转发出去,去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大家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jg/166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