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关节外科在肖勋刚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了一台复杂全膝关节翻修手术,我科依托加速康复的治疗理念,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自行下地行走。 66岁的蒋婆婆在年因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曾进行过双膝关节置换手术,本想着可以“一劳永逸”,可术后第八年右膝关节出现疼痛,接着病情不断发展,并且很快影响了她的行走,蒋婆婆选择来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接诊的医院赵昀副主任医生告诉她可能需要再次面临手术,原有的假体无法在继续使用,需要进行膝关节翻修手术重新更换假体。 赵昀副主任医生详细了解蒋婆婆的病情后决定为其实施膝关节翻修手术,这也让蒋婆婆重燃了新“膝”望。 (蒋婆婆术前X线影像学资料) 全膝关节翻修手术是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感染、无菌性松动、聚乙烯磨损、骨溶解、关节不稳定、僵直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因素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需要取出原有假体,更换新假体,从而重新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术式,相对于初次膝关节置换,其涉及骨缺损修复、软组织再平衡、膝关节功能重建、初期及远期稳定性获得等多个问题,难度远高于初次置换。 目前可独立完成膝关节医院只在少数,医院关节外科在肖勋刚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髋、膝、肘等多部位关节置换技术,关节置换手术量以30%以上的增长率逐年迅速提升,目前年关节置换手术量达五百余台,其中膝关节置换技术已开展二十余年,每年的膝关节置换手术量达两百余台,占关节置换手术总量的比重越来越高。 蒋婆婆这一台膝关节翻修手术的难度非常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此类患者大多有高龄、心脑血管合并症、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骨质条件差、假体周围骨缺损等特点,导致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不确定性强。 对手术医生的经验判断和手术操作技巧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手术中万无一失,赵昀副主任医生全面规范的为蒋婆婆进行了术前评估,预估手术风险。 在进行了充分缜密的术前评估后,赵昀副主任医生带领手术团队为蒋婆婆的右膝关节进行了翻修手术,仅在三个小时内成功的完成了这台手术。 (蒋婆婆术后X线影像学资料) 术后第一天,赵昀副主任医生带领医护团队查房时,激动的蒋婆婆不停的向关节外科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蒋婆婆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下地行走,并不断展示自己活动自如的膝关节,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为蒋婆婆膝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而感到开心。 目前,蒋婆婆在关节外科医护团队的细心指导和精心照料下,每天下地行走、进行康复训练,恢复顺利。 肖勋刚主任表示: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是二次手术,在身体上与心理上对患者来说都是双层创伤。我们关节外科的治疗理念就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为此我们一直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以及完善治疗流程,通过多学科合作,减少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早日康复,重燃新“膝”望。 赵昀副主任医生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发展,需要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老一辈医生主刀的膝关节置换,已经逐渐走到了需要翻修的地步。 大部分膝关节翻修手术虽然可以很好的解决膝关节术后假体失效的问题,但对于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置换手术后正确的功能康复,个人基础疾病的正确预防和治疗,对降低关节感染、防止假体松动、保持关节功能极为重要。 其更重要还是在于如何让自身的假体使用更久,尽量延缓甚至避免二次翻修。 有人可能会问,如何让我们的膝关节假体使用的更久呢?关键在于如何去使用和保护。 邓丽琼副主任护士长表示: 1.术后第一天完全负重,尽早恢复正常步态; 2、术后早期被动伸直特别重要,尽早达到与健侧腿一致的膝关节伸直角度;术后开始被动屈膝练习,逐步恢复到与健侧腿一致的屈膝角度; 3、控制体重,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重视大腿前群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内侧肌的功能训练; 4、康复锻炼应该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疼痛;可以通过冰敷缓解疼痛和关节肿胀,术后早期禁止热敷; 5、避免膝关节过度负荷,避免爬楼、爬山、深蹲等动作; 6、避免外伤,注意治疗预防骨质疏松。 (编辑zebr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医院陈思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