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临床上很常见,一般来说病程都比较长,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热,变形,活动受限,严重者还会造成残疾。因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类疾病,所以病变会逐渐累及到骨头、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也被称为公认的疑难杂症。 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使用两种药物。一类是非激素的抗炎药,比如我们常见的布洛芬,奈普生等,但是这种方法主要是减轻关节的疼痛感,并不能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类就是抗风湿药物,常见的有青霉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情的加重,但也是治标不治本,并且还有副作用。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中医的优势也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甚至很多重症类风湿患者也通过中药调理减轻疼痛,有效改善了关节问题。 去年接诊过一位患者,印象很深,他是典型的经过西医治疗无果后,转投中医的例子。 这是位男性患者,60岁,3年前两个手的手指开始出现了疼痛和肿胀,尤其是早上起来和晚上睡觉前,僵硬的感觉会更强烈。去医院做了检查,u/mol,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于是开始服用激素泼尼松,雷公藤片等治疗,一吃就是一年半,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只要停药,就会再次发作。时间一长,激素还把胃刺激的很脆弱,就没再服用。 渐渐的出现关节屈伸不利,活动障碍,双膝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或痛剧,每遇天气转寒时症状加重,得热则缓,因迁延致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经亲友介绍来诊。 第一次见到患者时,整个人处于精神不振的状态,双膝疼痛变形严重,不敢下地走路,因为常年的吃药,对治疗也失去了信心。我见他少言寡语,舌质淡白,脉迟缓,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寒阻经脉,于是予以进行加减调理。 配伍:川乌、黄芪、当归、川芎、炒薏苡仁、细辛、赤芍、豨签草、桂枝、白芍、知母 服用7剂后复诊,表示双膝疼痛减轻,双手力量增加,精神也有很大的好转,只是晨僵还很明显。于是调整黄芪用量,续药15剂。 服药完毕后,患者疼痛所剩不多,关节活动有很大改善,只剩下关节偶尔的肿胀。 乌头汤可以说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变形等疾病方面,它起到的治疗作用是特别到位的,同时,选择这种方法治疗,不但能尽快的改善关节炎的病情,同时治疗以后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出现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加味改良乌头汤。 最后提醒大家,任何疾病都需结合年龄、病程、症状等辨证用药,切不可照搬经方使用,调理的过程也需根据好转情况调整组方。 祝各位健康安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fl/154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