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日报,桑小尼画说贱骨头

作者:孙悦礼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博士

我这半年来后背以及膝盖一直不舒服,医院做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大夫推断是缺乏运动,建议理疗配合锻炼,想问一下如何跑步才能保护膝盖?有必要加护具吗?现在身高体重76.9,多少有点超重。

作为常年坚持跑步的业余选手,我试过各种各样的跑步姿势和发力方法,也研究过跑鞋的特征,根据相关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原理,结合自己实践,我想从跑步姿势、跑鞋选择和肌肉拉伸强化三个方面分享一些干货。

一、跑步时候高抬腿和迈大步,不光扯着蛋,还容易伤到膝。

跑步尽量不要迈大步。跑步时身体应该略微前倾,这样正好每一脚的脚掌可以在身体重心正下方踩到地面,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如果步子迈得过大,脚跟会先和地面接触,相对于足弓和脚掌,脚跟缓冲地面冲击的能力较弱,这些冲击还会顺着小腿向上传递到膝关节,很容易引起膝关节后侧肌腱韧带受伤。

另外,跑步尽量不要抬膝过高。当膝盖高高抬起时,小腿也会同时被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不知不觉就容易迈步过大,跑步动作也会相应变得过大,身体重心起起伏伏,在每次接触地面时,膝盖受到的反冲力更大。

如果你是跑步新手,先不要太在乎配速,首先就需要避免这两个最不恰当的姿势。

那么,怎样的跑步姿势才是正确的呢?

错误跑姿和正确跑姿对比

前脚掌着地时,足底筋膜就像弹簧一样吸收地面反冲力

为了保护好膝盖,在着地和支撑阶段,也需要让膝盖保持略微弯曲来缓冲。如果膝关节僵直的状态下着地,地面对膝盖带来的冲击是相当大的,也非常容易引起膝关节后侧损伤。

最后,跑步每次迈步的时候尽量摆平脚面。因为脚面过度的左右翻转倾斜,会在着地时让脚掌外侧先着地,而与此同时地面的反冲力也会让内侧脚踝会微微收紧。当没有摆平的脚面倾斜着地时,膝关节外侧会受到过多的地面反冲力,与此同时一侧脚踝承受了过多的体重,持续跑步容易疲劳甚至受伤。

体院小伙伴的专业慢动作示范

除了在跑步时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每一帧姿势以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来发现平时走路跑步习惯的错误姿势,只需要仔细观察鞋底的磨损,就能做出大致的推测。

常见的鞋底非正常磨损部位是在鞋底内侧,表明跑步行走时脚跟内侧用力过度,在足跟抬起到足趾着地这一过程中,脚部过度向内翻,如此一来,相应的胫骨上的扭曲会牵引膝盖骨偏离中心,而鞋底脚跟外侧磨损较严重,就表明膝关节有些内翻畸形。

鞋底常见的磨损类型

二、怎么选一双合适的跑鞋?

1、结构还是材料,跑鞋底的减震性能

如何让一双鞋有极致的缓震性,并且能适应人的运动习惯,这是众多跑鞋都在追求的目标。

从脚后跟落地(吸收震动)到过渡到前掌,再给予前掌向上的力,从而让跑步发挥更好又不伤膝关节,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各种各样的鞋底材料更新迭代。

在寻找/研发质量更轻、弹性更大的减震鞋底材料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物理减震科技。

打个比方,弹簧的结构是减震,但弹簧的材料是弹性并不好的钢铁;泡沫塑料是很好的减震材料,但立方体的原装形态并不是最佳减震结构。

减震结构最有名的就是气垫/气柱鞋底,通过气囊、气垫、气柱或拱形结构,利用物理结构和其中气体压强来实现「缓震+回弹」效果。

科技感十足的气垫鞋底

相比于高科技缓震材料,在视觉上这类鞋子更具有科技感,噱头十足,但作为跑步鞋,气垫的结构自重比较大,同时为了让气体产生足够大的压强,就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并不适合用来轻盈地奔跑。此外,气垫鞋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漏气、降温都会使鞋底气垫结构失去性能,空留笨重累赘的物理结构。

因此,绝对不要穿气垫跑鞋跑步。

缓震、支撑与弹性兼顾的Gel鞋底

2.前脚掌还是后脚跟?鞋底坡差的奥秘

「跑鞋坡差」就是跑鞋的鞋跟厚度与鞋前掌厚度的差值。

鞋底坡差计算示意图

越来越多的运动科学发现很可能,后掌着地(所以后跟需要很厚实的缓震)-过渡到前掌-前掌发力这样的运动理念是有问题的,甚至是很多运动员受伤的罪魁祸首。运动鞋可能最需要的只是在提供缓震和保护的同时,能尽可能让人以自然的姿态去活动,人体本身才是最好的缓震/回弹结构。

根据现代人脚跟着地的步态习惯,为了使鞋跟处具有更好的缓震性能,一般鞋跟处都比较厚。更厚的鞋跟,更舒适的脚跟着地缓震,使我们不知不觉更习惯于后脚跟着地的步行方式。

市面上有各种坡差的鞋子,当穿鞋时前脚掌和后脚跟感受到不同的地面反冲力组合时,不同坡差的跑鞋体验度是大不相同的——

坡差在0-4mm时,缓震能力差,但更适合前脚掌着地发力的短跑竞速跑鞋;

坡差在4-8mm时,缓震能力较差,可以用来学习并适应前脚掌着地的跑法;

坡差在8-12mm时,鞋跟开始加厚,比较适合初级跑者穿着跑5公里到10公里的中长距离;

坡差在12mm以上时,大多篮球鞋都是这样的鞋跟,不适合跑步。

根据以上坡差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坡差所反映的是脚跟减震舒适性和脚掌发力充分性之间的平衡。

考虑到鞋垫对脚跟处地面反冲力的吸收并非完全,因此正确的前脚掌发力方式是一个更主动更安全的矫正方式,也有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当跑鞋坡差大约在6mm以下时,运动员感受到的膝关节不适感将会相对较小。

因此,除了一双合适的跑鞋以外,对跑步姿势的主动调整,是同样重要的。

三、锻炼哪些肌群可以让跑步更稳健?

除了跑步时要注意姿势以外,平时多多加强下肢肌群,跑步后做好拉伸都非常重要。

跑步需要加强的,主要是大腿后侧肌群,尤其是臀部肌群,在长时间高强度跑步中特别重要,常见的锻炼方法主要有靠墙深蹲、肩桥练习等动作,具体动作如下——

1.靠墙下蹲

背向墙站,双脚在离墙有30厘米的距离(大约大腿的长度);

慢慢向后靠,直到背靠着墙。

然后慢慢地滑下去,坐下去,尽量让膝盖弯到90°(尽力就好,不要太勉强,注意保护);

尽量让腰背部贴到墙上,通过压力获得足够的摩擦保持平衡,坚持1分钟;

然后大腿发力,顺着墙壁往上滑,逐渐站回;

做8-12次,一天里抽碎片时间分次做完

2.肩桥

在地面躺平,弯曲膝盖,脚踝靠近臀部,两脚距离和肩同宽。

慢慢抬起骨盆,让大腿到上半身呈一直线,这个时候收紧腹部和臀部肌群。

然后缓慢地、有控制地放下身体回到开始的位置。循环8-10次。

当这块肌群得到加强,跑步时它们会更好地控制住膝盖,减少多余的晃动来降低小腿的扭矩。

此外,每次跑步结束后,也可以采用这个动作进行至少20分钟的充分拉伸,拉伸可以放松伸展肌群,减少疲劳代谢产物蓄积。

3.屈髋拉伸

一条腿向前迈出,两侧脚尖都朝前,保持后背和后侧腿部伸直。

慢慢弯曲前侧大腿,同时让后侧腿部上的臀肌发力往前推,直到感觉骨盆得到拉伸。保持20秒,换到另一侧。重复5次。

4.站姿大腿拉伸

身体站直,抓住一侧脚面向后拉伸。

保持两侧膝盖靠拢,维持20秒,换到另一边。重复5次。

另外一个手可以扶住支撑物来保持平衡。

总而言之,跑步时保护膝盖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样可以多跑几年,慢慢通过有氧运动让心肺功能得到提升。

保护膝盖的原理很容易,通过改善步长(每迈一步的距离)、降低抬膝高度和调整脚面着地位置,就可以有效降低小腿扭矩和地面的反冲力,在跑步中保护好膝盖。

如果每次跑完总会觉得膝关节隐隐不适,但找不到具体问题所在,可以在跑步机边上放一台摄像机,把自己跑步的动作拍下来,慢慢研究细节。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也感谢您的转发分享。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好么
北京的白癜风那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fl/89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