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 我有过两次上山下乡的经历 作者:李克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知青而言,当兵团战士是上山下乡。可我在年12月赴兵团九师十三团(岗美华侨农场)当兵团战士之前,就已经有在潮安县铁铺嫌水坑龙湖公社菓林场上山下乡一年的经历了。那是我人生轨迹中告别学生生涯、开启社会生活的第一个生命节点,期间,很多往事难以忘怀,有些事甚至可以说是历久弥新。 同学上山下乡启程前合影留念。图中自左至右:余惠君、黄焕兰、本文作者。照片拍照于年。(文中照片为作者自己提供) 上山下乡两人同用一床蚊帐 我在潮安一中“老三届”同学中属年龄最小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文化革命的原因,入读潮安一中仅一年,年底就算初中毕业了。那时候,国家号召应届高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我和同班同学余恵君商量,响应国家号召不续读高中,一起报名上山下乡。 我与余恵君在班里是较要好的同学。在一中读书期间,我很羡慕潮州姑娘都心灵手巧会绣花,而我非潮州籍贯家里没人会绣花,我也不会绣花。恵君知道我想学绣花,就利用不用上学读书的每个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带我到她家里学绣花,终于我也学会了绣花。文革期间,我们一起到外地“串联”。我们有着深厚的同学情谊。 当年在潮安县,知青上山下乡要自备行装。恵君家里没有可供她作行装的蚊帐,而我家有。我对她说,我们俩就共用一床蚊帐吧。惠君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我们同时报名上山下乡。那知道报名后,组织在分配知青上山下乡安置点的时候,我被分配在红山农场,而惠君被分配在龙湖公社菓林场。红山农场是潮州地方国营农场,距离潮州城区很近且领工资,国家还供应粮食。尽管工资微薄,但与当年潮安县其它知青点都是劳动记工分、粮食靠自给的条件比较,在很多人的眼中,那可是在潮安县上山下乡条件最优越的地方,很多报名上山下乡的知青都希望能被安排到红山农场。 然而,得知我被安排到红山农场上山下乡的消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是与惠君相约两人一起上山下乡,而且还要共用一床蚊帐的,红山农场虽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但我觉得对我并不适合。我毅然决定放弃去红山农场,找相关领导要求和恵君一起到龙湖菓林场。我的要求获得批准。年11月29日,我与恵君一起到潮安县铁铺嫌水坑龙湖公社菓林场上山下乡,能到同一个农场同睡一张床、同用一床蚊帐,我感到很高兴。 挑石灰建知青房 与我同批到龙湖菓林场的知青共有98个人。龙湖菓林场地处潮安铁铺镇与饶平交界的小丘陵地区,分嶺仔头、下尾、比赛坑、庵后、大斜五个生产片区,主要种植茶叶、柑桔、竹子和少量的水稻。比赛坑也称场部,人员最多时有38人,其中有6人是老场员,其他的是知青。我和和余惠君被分配到场部。分配在场部的潮安一中“老三届”学生还有庄楚琪、许荣熙、许泽童、杜泽星等校友。场部一共有五间砖瓦结构的平房.知青到来重新安排住房,五间瓦房最大的一间给我们17个女知青住,场长和老场员住两间,剩下的两间一间是做茶叶加工的房间,一间是农场会计出纳及场领导工作的房间。男知青暂时住草棚。 为了改善知青居住条件,场领导决定增建一溜五间共多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平房。为了节约开支,我们挖泥、挑沙,在老场长的指导下按一定的配比与熟石灰混合制做“三合土”坯砖,自己动手盖房屋。建房子期间,印象最深的是跟着老场长到饶平汾水岭(地名)买石灰、挑石灰,每次往返约二十多里的山路小路,一根扁担两只粪箕男的装来斤、女的装80多斤的石灰压在肩膀上,够我们这些刚到农场的城市学生受的:我们这些城里的学生,从来没有挑过担,更不要说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挑重担了。 那年我17岁,跟在老场长带领的,20来位知青组成的挑石灰的队伍里,肚子饿了、口渴了强忍着。右肩压痛了、累了,换左肩。双肩频繁交换肩膀都磨痛了,用手托着压在肩膀上的扁担助力减压,双脚机械地迈步跟着队伍,咬咬牙硬撑着、硬坚持着……担石灰每天有时一次,有时二次,也不知挑了多少次,慢慢的,肩能挑了。 难忘的挑石灰建房子。建房子需要用的石灰都是我们知青步行挑回来。挑石灰磨练了我的体力,更修炼提升了我的意志力。 学习用针灸治病 到农场不久,场长便叫我当农场卫生员。当卫生员不脱产,实际上也就是农场若有人肚痛、感冒、发烧发热,负责开药柜拿一些便药发给患者。药柜置放在领导工作房间里的墙边,里面放有一些简单的便药。 年全国兴起新针灸疗法,电台报纸还不时报道新针灸疗法治疗聋哑病人的成功经验。那年的夏天,龙湖公社卫生院跟风也办了一个聋哑病人的治疗站,由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大队的赤脚医生和我四人组成。我是跟班学习的。一本新针疗法的小册子,里面写着新针疗法进针的方法和各种疾病治疗的穴位。我在黄医生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为聋哑病人治病,在实践中学习针灸。有些病人疗效较明显,原先不会说话经治疗后能简单发音;有些病人治疗后聋哑症状得到改善……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针灸的技巧。回到农场药柜里便多了两盒针灸的银针,劳动之余为有需要的农友针灸。记得有一次,一位住大斜点的老农友来找我针灸,一脸痛苦,说是牙痛了一个晚上。我便取出银针,选定了合谷、颊车,足三里三个穴位进针,十多分钟的时间,老农友便感觉疼痛消失。看到老农友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心里甜滋滋的,觉得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事后这个老场友还送给我新鲜的潮州柑表示感谢,膝关节疼痛也常来找我为他针灸。中医的经络疗法确实很神奇!针灸对有些疾病很有效。 …… 在龙湖菓林场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采茶、种竹、插秧割稻子的劳动,学到了过去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年12月,我转点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团战士,我在龙湖公社菓林场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涯也结束了。 作者:李克清 潮安县铁铺水坑龙湖公社菓林场知青,后转点赴兵团九师十三团(岗美华侨农场)当兵团战士。 来源:兵团战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yy/150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