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打开手机想看看最新的肺炎数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个留言:

在起床,刷牙,洗脸中间偶尔翻翻手机,双黄连口服液迅速地脱销了,然后XX所的黑历史被有人拿出来辟谣。。

有继续传谣的,有辟谣的。

有人奔走相告,说中医翻身了。

有人继续拿出黑中医那一套,说本草纲目里写了大便的药性,所以中医不科学。。

好吧,我来告诉你们,真正的中医怎么看这个。

事已至此,我也懒得咬文嚼字说什么“我认为”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不说“我认为”,我只说“中医认为”。

至少,我比那些药商和中医黑,更能代表中医。

昨天,有这样一篇报道,看着挺过瘾。

你们别翻这文章了,

我给你们划重点:

看见没有,医院提供的有效中医方法,全部都有“如果”和“根据病人临床调整用药”。

谨慎而负责任的中医同行,给出的结论都应该如上面一样,不是包治,而是一个“如果。。。就。。。”的句式。

三天前刚拿到武汉前方发来的第一手资料的时候,我去请教了我们医馆的两个医生同行,结论是这样的:

你们看,两位医生给的都是一个“证型”的概念,郑医生只给出了“温病证型”而后指出了从哪个脏腑下手,而孙医生给出方子了吗,并没有!注意,人家说的是“大青龙汤证”,而不是“都用大青龙汤”。这两个说法,有本质的区别。

没有脉象,只有舌像。本身的四诊就是不全的,两位医生谨慎一点很正常。给出的方向也仅限于讨论。但是,他们依然遵循着中医本来该有的样子,也就是病症证的三部曲。

首先,是病的概念。感冒是病,新冠肺炎是病,心脏病也是病。只有病名,一般说来,中医无法做任何事。

然后,是症状的概念。发烧,有汗无汗,呼吸急促,多梦失眠,咳嗽喷嚏,这些都是症状。大部分时候,比较靠谱的西医,可以针对这些症状给出一些治疗手段,绝大部分时候,这些手段是经过了临床验证,有效的。

针对症状的西医逻辑推演,到这里就可以了。但是中医这边,还得再上一个台阶。

我们的逻辑,需要在这些症状里面总结出一个“证候”的概念。

比如,上文的郑医生说“湿阻太阴证”,孙医生说“大青龙证”。

再比如,仝小林院士说的“寒湿证”

只有走完了病症证三步,中医才有解决办法。大青龙汤可以用,射干麻黄汤可以用,千金苇茎汤可以用,甘露消毒丹可以用,甚至双黄连口服液,如果有对应的证型,都可以用。

不管是仝老师给出的解决办法-艾灸,

还是孙忠医生给出的大方向-大青龙;

针对的都是“寒湿证”和“大青龙汤证”。

而不是针对病毒,也不是针对肺炎!

并且,中医才懒得去杀灭病毒呢。一个一个抓出来杀会累死。在病名和症状之上总结出对应证型,然后再针对证型去开药,这才是中医的玩法。这个玩法有个名字你一定听过:

辩证施治。

再然后,才是针对具体患者的个性化调整。气虚的多加点黄芪,淤血多的多加点地龙。

总结:

病-症-证-个性化调整,

这才是中医思维。

中医这次在抗击冠状病毒肺炎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给中医做了巨大的宣传,无可否认,但是普罗大众,几乎没有中医思维,导致了每个心怀鬼胎的人,都想来混水摸鱼。

中医思维普及了,人人都懂了在病后面找症,症后面找证,才算真正普及了中医。

那么,双黄连能不能治这次肺炎?

答:部分可以,只要表现出风热证,双黄连都有一定作用。

至于双黄连是否可以在实验室里杀灭病毒,一!点!都!不!重!要!

但是,如果表现出的是风寒证,寒湿证。。。那双黄连不但没用,反而适得其反。

时令流行病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证型都是一致的。所以仝老师会说,寒湿证,用艾灸。但是,艾灸能治的病,双黄连一定没有用。因为艾灸针对的是寒湿证,而双黄连对付的是风热证。寒湿和风热,是天地之别。

事实上,这次肺炎的官方指导意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和第四版中,都给出了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一些中药方剂,以及中成药。方案一出,卖槟榔的,卖安宫牛黄丸的,甚至卖凉茶的都如获至宝,大家都说自家的东西能治新冠肺炎。

其实都是断章取义,离开了辨证治疗,一切说“某药治某病”的玩法,都是SLM。

最后贴一段我对安宫牛黄丸治新冠肺炎的看法。

疫情当前正在最紧要关头,心定身安不传谣,相信中医,但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断章取义,不要片面信息。

不给国家添乱,

就是最大的贡献。

END

如需加入杏雨轩学习互助群,一起学习中医知识,提升生活质量,请添加助手小姐姐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zl/103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