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之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 近些年来,运动创伤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和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或运动前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引起的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日益增多,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常见于运动爱好者。 什么是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ACL)沿着一条印痕附着在胫骨平台的前髁间区。这条韧带从这个附着点沿着后方、上方和侧方的方向伸展,并且附着在外股骨髁的内侧。 前交叉韧带大部分纤维阻止伸展(胫骨过度向前平移、股骨过度向后平移或二者的合并),阻止内翻、外翻和绕轴旋转的极限。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 1、常见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 2、ACL损伤的危险因素 解剖因素及生理因素 3、ACL损伤实例分析 重返赛场标准(推荐9个月,即36周后再重返赛场): 1、跳跃试验时患侧达健侧动作标准的85%以上。 2、专项运动无恐惧感。 3、患侧肌力达到健侧的85%-90%以上。 4、灵活性达到运动需要的水平。 康复训练 术后半年以内时间的患者,请根据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恢复训练。 术后半年到1年的患者,在治疗师评估后,可做以下康复训练。 1 术前康复 重建手术应该在炎症消退,关节活动度正常以及肌肉功能和步态恢复后才进行。术前恢复ROM可以减少术后关节纤维粘连的可能性。通常患者需要几周的治疗才能实现术前目标。对患者的术前康复教育可以减少并发症并且加速康复进程。 目标: 1、患者教育 2、恢复正常ROM 3、恢复正常步态 4、最大化力量/功能 5、不借助辅助工具能上/下台阶 注意事项: 1、避免热敷 2、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减速和旋转运动。 3、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在治疗训练和功能活动过程中应避免外翻应力。 治疗措施: 1、等速/功能/平衡测试 2、定制术后支具(穿卸指导) 3、冷疗指导 4、渐进性步态训练 5、家庭训练:术后康复训练 (1)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2)直抬腿练习 (3)髌骨松动 (4)被动伸直 (5)主动屈曲/辅助下主动伸直90-0度训练 6、主动ROM和辅助下主动ROM练习 7、渐进性抗阻练习和功能活动 8、电刺激/生物反馈 手术指征: 1、正常ROM 2、正常步态 3、具有不借助辅助工具上下楼梯的能力 4、具有独立进行术后康复治疗的能力 2 术后第一阶段(0-2周) 目标: 1、强调完全被动伸直 2、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 3、ROM达到0-90度 4、早起渐进性负重 5、防止股四头肌抑制独立完成家庭治疗性训练计划 治疗措施: 1、垫毛巾卷被动伸展,俯卧位悬吊训练 2、股四头肌再训练 3、支具锁定在0°位渐进性部分负重到在可耐受范围内扶着拐负重。 4、髌骨松动 5、主动屈曲/辅助下主动伸直90-0° 6、直腿抬高练习(SLR)各方向 7、支具锁定在0°位SLR(仰卧位) 8、髋部渐进性抗阻训练 9、本体感觉训练 10、可耐受下上肢心血管系统训练 11、冷疗 12、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家庭训练计划 13、短曲柄功率自行车练习(锻炼肌力ROM和心血管功能) 进阶标准:1、SLR时无股四头肌迟滞2、ROM达0°-90°3、患肢单侧负重时无痛注意事项:要减少制动的不良作用,如关节软骨变性,胶原过度形成和疼痛。ACL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运动受限。这个时期要达到完全被动伸直,屈膝达到90°。 注:俯卧后跟悬吊,患者在俯卧位并将小腿悬于床或者桌子平面之外,注意不要对髌骨有太大压力 注:被动膝关节伸展患者仰卧或者坐位伸直患侧腿至全伸展位。毛巾卷放置于足跟下。 注:髌骨松动时往胫股方向均匀无痛发力移动 注:做踝泵训练时勾脚尖到最大度数后停顿2秒,慢慢放平脚尖。第一阶段做踝泵每天要次以上,可有效防止肌萎缩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注:直腿抬高(SLR)各个方向训练时可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迟滞和疼痛。 3 术后第二阶段(2-6周) 目标: 1、ROM达到0°-° 2、髌骨活动度良好 3、肿胀轻微 4、恢复正常步态(无痛) 5、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迈上20cm高阶梯 注意事项: 1、在充分股四头肌控制和下肢对线恢复前,避免反复下楼。 2、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治疗措施:1、在股四头肌控制良好(直腿抬高无痛和无迟滞),在支具角度开启到0°到50°时进行渐进性负重(在可耐受范围内)2、当步行无痛时去掉拐杖3、如果关节活动度>°,可进行标准自行车练习4、ROM(主动辅助活动度练习)5、小范围静蹲/重心转移6、本体感觉训练7、开始向前上阶梯练习8、如果伤口良好,水下训练正常步态9、渐进性抗阻下直抬腿练习10、腘绳肌/腓肠肌灵活性训练11、腘绳肌渐进性抗阻练习进阶标准:1、ROM达到0°-°2、步态正常3、可以迈上20cm高的台阶4、髌骨活动度良好注:标准自行车练习可依据患者活动度来调整座椅高度。 注:小范围静蹲应在患者活动度范围内进行且无疼痛。 注:小范围阶梯训练应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力让股四头肌发力且保持平衡不左右摇晃。 4 术后第三阶段(6-14周) 目标: 1、恢复正常ROM 2、下肢具有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从20cm高的阶梯上迈下的能力 3、提高下肢灵活性 4、保护髌股关节 注意事项: 1、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2、在有足够肌力和术者允许前,避免跑和运动训练 治疗措施:1、渐进性静蹲练习2、开始迈下阶梯练习3、蹬踏练习4、弓箭步练习5、90°-40°等张伸膝(闭链练习)6、干扰本体感觉训练7、灵活性训练(运动带)8、股四头肌牵伸进阶标准: 1、ROM达到正常范围 2、下肢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能从20cm高的台阶上迈下。 注:向下迈阶梯练习应在合理的阶梯高度下提醒患者均匀缓慢的发力并保持平衡。 注:患者在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时要小范围屈膝,观察患者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难度增加,例如治疗师可以踩一踩患者脚下的平衡球进行破坏平衡。 5 术后第四阶段(14-22周) 在这个阶段中,患者要提高全面功能,治疗的重点是为了患者安全重返运动做准备。 目标: 1、能无痛跑步 2、最大限度提高力量和灵活性 3、跳跃试验时肢体对称度75%以上 注意事项: 1、治疗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2、在足够的肌力恢复和术者允许前,避免运动 治疗措施:1、能顺利迈下20cm阶梯后,开始在踏车上进行向前跑步练习2、继续下肢力量和灵活性练习3、强化灵活性/运动专项练习4、当力量足够后,开始功能往复运动练习5、等张伸膝(全弧无痛)(闭链练习优先)进阶标准:1、跑步时无症状2、跳跃试验时肢体对称度达到75%以上6 术后第五阶段(22周以后) 目标: 1、对专项运动动作没有恐惧感 2、获得最大力量和灵活性,满足专项运动的要求 3、跳跃试验时双下肢对称度85%以上 注意事项: 1、训练动作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2、在足够的肌力恢复和术者允许前,避免运动 治疗措施: 1、继续强化下肢力量,灵活性和敏捷性 2、强化功能往复运动 3、使用专项运动的护具 4、在康复过程中监控患者的活动水平 素材来源:姚梦琦张元威陈家文 图文编辑:何嘉仪 责任编辑:刘书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zl/108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