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从来不会考虑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问题,因为半月板一直被认为没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甚至被描述为“腿部肌肉起点的无功能残留物”。因此,半月板损伤后标准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半月板切除,而且切除越彻底越好。所有半月板切除术后出现的问题,均被归因于半月板切除不够彻底。

这样的思维一直引领着学术界,直到年Fairbank报道例半月板切除病例的临床结果为止。Fairbank的报道历史性地指出,在半月板切除以后,由于半月板的缺损导致多数病例出现股骨髁变平,观察结果证实患者的膝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现象严重,即被称为“Fairbank三联征”。尽管当时远没有完整阐述半月板切除的严重后果,但是,这已经让当时能优雅地完成半月板切除术的医生,从洋洋得意变得惴惴不安。很快,Fairbank的继任者们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半月板切除(全部或部分)对膝关节功能的巨大危害,并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膝关节的功能与半月板的保存量有直接关系。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理念。

如今,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系统阐明了半月板在膝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和功能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作为膝关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半月板具有缓冲应力和震荡、增大关节接触面积、降低关节表面应力、提高胫股关节适配性、稳定膝关节、保护和润滑关节软骨等作用。对防止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内侧半月板承受了膝关节内侧间室50%的应力,外侧半月板承受了膝关节外侧间室70%的应力,半月板破坏20%即可使相应关节软骨承受的应力增加至%。在膝关节屈曲时,甚至可使其关节软骨承受的应力增加8~10倍,而达到~N/cm2,急剧升高的局部应力使关节软骨损伤的几率明显加大。因此,半月板损伤或半月板切除后,多数患者将出现膝关节软骨损伤和骨关节炎。

不幸的是,半月板处于人体的枢纽位置和承载的巨大应力使之很容易受到损伤。半月板损伤平均年发病率高达66/。作为最常见的膝关节疾患,半月板损伤一直是膝关节手术最常见的原因。

半月板损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在高龄患者中,半月板损伤常伴有骨关节炎的存在(约68%~90%)。如此高的相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即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来源于骨关节炎,但却被错误地归因于半月板损伤;在另一些情况下,来源于半月板损伤的症状也可能被错误地归因于骨关节炎。这种误判给选择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例如,用半月板修复术来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症状显然不能取得满意效果。道理很简单,但是临床实际情况却很复杂。因为很多患者的症状难以区分其到底源于骨关节炎,还是源于半月板损伤。本期时剑辉等报告了“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发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清理85例报告”总结了自己治疗半月板损伤合并骨关节炎的经验。认为有近期加重病史、关节绞锁现象、关节间隙压痛、MRI显示半月板损伤等现象的患者,提示其症状可能来源于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手术,针对半月板损伤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与高龄患者半月板损伤不同,儿童半月板损伤大多数(至少70%)是单纯的半月板病变,包括单纯的盘状半月板畸形。而且,由于儿童半月板的血液供应相对丰富,所以,多数文献报告儿童半月板修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本期徐青镭等发表了“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中央成形加外周缝合治疗”一文,采用中央切除成形加外周缝合的方法治疗儿童盘状半月板损伤,使全部患者的症状消失,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提高。这样满意的临床效果应该与儿童半月板损伤的特点,以及术者对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有关。

随着对半月板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半月板损伤后应尽可能予以修复的观点已经成为共识。至今,半月板修复的技术可分为三大类: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和全内半月板修复技术。一般而言,半月板中1/3区域的撕裂可采用由内向外的修复技术;半月板前角的撕裂可用由外向内的修复技术;全内半月板修复技术可修复半月板后角及其与体部交界处的损伤。

近年来发展最迅速、并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kma.com/mbyhl/129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