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关节,踝关节二次损害更是常见。 作者:Medicaltalks 来源:医学界骨科频道 一、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 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关节,据统计,超过70%的篮球运动员发生过踝关节扭伤,并且,发生二次损伤的可能性高达80%。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90%,而踝关节骨折只占15%左右。 二、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常见损伤类型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踝关节常见损伤见下图: 上图显示了典型的踝关节骨折发生的4大损伤机制:SA=旋后内收,SE=旋后外旋,PA=旋前外展PE=旋前外旋。 三、损伤暴力与扭伤的关系 运动过程中发生于踝关节部位暴力是引发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撕裂的重要原因。确定踝关节是如何扭伤,扭伤的方向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可能存在的韧带损伤。虽然但方向的暴力作用可以引起踝关节扭伤,但多方向多重暴力作用是踝关节扭伤的关键,这也给临床诊断添加难度。 踝关节内侧韧带的损伤常是发生外翻外展造成,内侧韧带群包括内踝、距骨内侧面的韧带以及三角韧带。踝关节外翻通常损伤表层三角韧带,如果损伤暴力大,还可损伤到深层三角韧带。踝关节内踝不撕脱骨折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对老年人来说,内踝部韧带的强度通常强于骨骼的强度。最不稳定的踝关节骨折是因为距骨和胫骨间相对过度的旋转造成。如果足部在外旋时发生后旋,则容易发生腓骨斜行骨折;如果足部在外旋时发生前旋,则容易发生高位或中段腓骨骨折。内侧群包括腓骨远端,距骨外侧关节面,与外侧副韧带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后外旋暴力。 四、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救措施---“RICE”法 关节扭伤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首先不要让患者走动或用患肢站立,松开患者的鞋带或将其鞋子脱掉。医院之前,还应对其进行“RICE”的现场救护: 1、R:R代表休息。严重的关节扭伤患者,可伴有软组织撕裂甚至骨折。对这类患者进行救护时,可先用夹板将其扭伤的关节固定,同时叮嘱受伤者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对扭伤部位进行按摩、扭转和牵拉,以免进一步加重关节的损伤。 2、I:I代表冷敷。对扭伤的关节处可用冰块或冷毛巾覆盖,或将患处放入冷水中浸泡15--30分钟。这样有利于消除患处的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 3、C:C代表压迫。医院的路途较远,可用弹性绷带对患者的扭伤部位进行包扎。这样可避免扭伤部位发生内出血。但不要包扎得过紧,以免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4、E:E代表抬高。应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并在患肢的下面垫上一个枕头,使患肢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可减少患肢的血流量,控制内出血。 需要提醒施救者注意的是,上述救护措施应在患者受伤后30分钟内进行。临床实践证明,及时采取这些救护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伤痛,并对下一步的治疗十分有用。 踝关节损伤后是否冰敷的争议 踝关节扭伤几乎是骨科急诊最常遇到的情况。针对这一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大米原则”(RICE)几成经典。 年,GabeMirkin在其撰写的《运动医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称之为“运动损伤治疗的标准推荐”。 风行37个年头以来,医学界对于“大米原则”,却争议不断。 年,美国运动伤害防护师协会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指出,支持“扭伤用大米原则治疗”的证据很“稀疏”。 年3月,一篇名为“为什么冰敷会延缓恢复”(WhyIceDelaysRecovery)的文章,引起一片哗然。原因一:它提出冰敷会切断血液供给,从而延缓伤愈。原因二:撰写这篇文章的,正是37年前出书宣扬“大米原则”的GabeMirkin本人。 医学就是这样,经常让人感叹:“又自己打脸?逗我玩呢!” 但在医学界,“冰敷有用”和“冰敷无效”,都有一批拥蹙,其中不少是业界大拿。兼听则明。我们整合了一线医生的多种建议,希望给读者一些启发。 “冰敷有效”派:美国两大骨科相关学会都支持 郑重提示!“大米原则”可不是我们吃的大米饭!RICE说的是:休息(rest)、冷敷(ice),加压包扎(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北京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